疫情脉冲式冲击不同国家,可能迟滞世界经济复苏进程

来源:深圳商报 | 2021-08-10 10:33:18 |

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指出,二季度全球通胀预期明显升温,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步伐可能加快。中国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基础,将坚持灵活精准、合理适度、稳字当头的稳健的货币政策。

报告指出,疫情脉冲式冲击不同国家,可能迟滞世界经济复苏进程。同时,全球疫苗接种进度不一,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疫苗短缺问题,世界范围内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双重分化可能加剧。全球供需错配仍然存在,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,但通胀会否持续下去还有较大分歧,需密切关注。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带来溢出效应和风险扩散,金融市场走势与实体经济相背离,脆弱性加大。未来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步伐加快,可能引发金融市场估值调整,增大部分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和汇率贬值压力,债务偿付和再融资风险上升。

从中国情况看,报告指出,我国经济发展稳中向好,去年疫情以来坚持实施正常货币政策,国内总供给总需求基本稳定,有利于物价走势未来保持稳定,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。由于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存在,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,出口受高基数影响增速可能放缓,部分领域投资增长偏弱,餐饮旅游等接触型消费尚未完全修复,经济增长动能的可持续性面临一定挑战。

对于中国货币政策走向,报告指出,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、合理适度,稳字当头,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,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,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,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,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,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,增强经济发展韧性。

具体而言,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;密切跟踪研判物价走势,稳定社会预期,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;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,继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潜力,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;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,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,稳定市场预期,加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,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“风险中性”理念,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;健全金融风险预防、预警、处置、问责制度体系,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长效机制,分类施策补充中小银行资本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(驻京记者 宋华)


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41 联系网站:85 572 98@qq.com